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副标题

【展商推荐】广州大气候科技:农业发展趋势!基于数据+AI打造智慧农业生态闭环

作者:奥盛展览

农业大数据的关键基于数据的真实性,将数据分类、数据共享和数据决策与AI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围绕农业产业链形成闭环,服务于产业,才能助推智慧农业的新发展,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智慧.png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靠天吃饭”的决策模式、作物细分类的种植技术难点、以及传统非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在大部分县市农村依然占据主导。而随着近年来的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专业农民、承包大户、中小农场等农业新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农业的热潮出现,整个农业产业也在升级,但农民无法运用科技手段管理农田、科学方法栽培作物来提高农产品品质,仍是目前新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易丙洪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源并不仅仅在于科技的发展,更在于如何将科技与农业现状无缝有效地结合,并且适应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农民需要对科技手段运用到农业领域有更新的认识,有更全面的理解。但目前服务于农户的农业物联网很多仅仅只注重于物物相通,并不注重如何帮助农民将科技手段运用到土地上,只有将目标对准土地,建立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才能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易丙洪说:“我们必须研发出一款能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最核心问题的产品,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与互联网的服务方式,让产品直击痛点,让农民从中获益。”为此,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农眼智能监测管理系统”,主要集成了田间实时图像的采集、气象监测和土壤监测三个功能模块。通过安装在田间地头的智能硬件,源源不断地采集种植端的原始数据,每15分钟一张生产情况的图片,能够让信息变得更简单化。易丙洪表示:“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在于精心化的种植,科学合理的种植。农民为了保证土地里的耕种灌输,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在监管这个层面上显得十分重要。”

410.png

为了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种植和流程化的管理,易丙洪带领团队开发了两款软件产品——“农眼APP”和“气候云”农场管理软件,通过软件平台,将物联网监测和种植管理数据储存到云端,专家分析之后把建议、方案直接推送给农民,方便农民实现科学种植和流程化管理,并最终形成生产端的数据闭环。

广州大气候科技CEO易丙洪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真实,开启了用大数据建立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新模式。如何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在2019广州智慧农业技术高峰论坛上,大气候科技CEO易丙洪、品牌营销总监廖其明将发布主题为“基于数据+AI打造智慧农业生态闭环”的专题讲演。届时以色列农业技术专家、国内智慧农业领域专家广州健坤都将在会议上提出智慧农业的解决方案与思路。广州智慧农业技术高峰论坛是“广州世界农业博览会”重要的会议活动,与广州国际智慧农业技术及温室设备专题展览于201995-7日同期举行,论坛活动邀请农业用户企业与技术大咖共同交流智慧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一同畅想智慧农业未来发展的新场景。


智慧农业微信banner.jpg

【了解更多关于智慧农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广州世界农业博览会”预约参展参观】